跨境電商在遭遇“新政”沖擊后,依然未能停下擴張的腳步。 8月11日,網易考拉上線了國內首個跨境物流云平臺網易考拉物流云,同時開始大規模部署智能化管理系統。網易考拉海購物流總監楊海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,通過“祥龍”與“瑞麟”兩套系統的投入使用,該平臺的物流整體效率得到大幅提升,可以做到保稅商品全國三天必達,偏遠地區五天必到,并在浙江和上海地區推出“次日達”服務。 今年4月初,跨境電商稅改新政正式實施,跨境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態勢遭遇沖擊,原本被一直看好的保稅倉模式也遭到否定。不過,經歷了四個多月的磨礪,新政的影響似乎正在變得緩和,網易考拉、天貓國際、京東國際等主流平臺依然堅持采用了保稅倉模式。 “保稅倉的物流成本比直郵每單能便宜15塊左右,而且速度好控制。直郵的話,我們主要用來試驗一些小眾輕奢類產品是否有銷量。如果銷量好,我們馬上采用保稅模式大批采購。”楊海明向記者解釋稱。 此外,他還告訴記者,在新政實施后,平臺訂單量的確開始下降,但是客單價卻提高到了每單400多。“總的來說,銷售額是上去的。并沒有受到影響。” 不過,另一名跨境電商平臺的從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, “大量的貨品積壓在外進不來,物流存儲怎么解決,即便放行了加稅是否還能賣出去?想到這些問題都頭大,一些平臺可能直接都退回給供應商了,自己承擔一部分的運費損失。但是,像我們為了維護和供應商的關系,只能硬撐著不退回去,就等政策落地。” 即便如此,跨境電商市場依然在蓬勃發展。洋碼頭最新發布的《2016上半年中國海淘消費報告》顯示,2016年上半年,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海購增速較去年同期上漲77.5%,二線城市上漲84.32%,而二三線城市增速更為明顯,達到了108.65%。 對于消費者來說,跨境購物體驗也在不斷發生變化,從耗時動輒半月縮短到一周左右,再到部分城市的次日達,購物體驗不斷提升。隨著消費人群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拓展,購買需求從標品爆款走向個性化、差異化,提高物流速度是擺在各大平臺面前的一道必答題。 一直以來,跨境物流的供應鏈因為存在眾多中間環節并且結算周期長,時常缺乏時效性,阻礙了送貨速度的進一步提升。 這種情況下,網易考拉在物流供應鏈上,通過社會化協作模式,聯動亞馬遜、順豐、EMS、海倉科技等主流倉儲快遞企業共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。 “社會化協作模式最重要的一點,在于合作伙伴積極性的調動提升,我們首先改變的是與物流企業之間的傳統結算模式。”楊海明介紹道。在網易考拉云平臺上線前,網易考拉與快遞公司的結算周期為1個月,但現在的結算周期在往日結方向變動,相比之下,其余電商平臺的結算周期最快也需要40-60天。 需要指出的是,協同化的物流模式也被阿里巴巴所采用。截至2016年3月,菜鳥網絡已在上海、杭州、寧波、廣州、重慶等地儲備超過30萬平米庫容的保稅倉,并嘗試打通各環節數據。 采取自營模式的網易考拉對保稅倉的需求更大。該平臺在國內共開通杭州、寧波、鄭州、重慶4個口岸的保稅區業務,倉儲面積總和超過20萬平方米。年底前,網易考拉還將在寧波保稅區完成國內最大保稅倉的土建,占地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。 資深物流與供應鏈觀察人士黃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拼折扣賣爆款的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跨境電商行業,各個巨頭都進場之后,競爭轉向品質、供應鏈和物流的比拼。 他認為,跨境電商領域目前依然是電商巨頭領先,其上游供應鏈更強,自身流量也有優勢,技術能力也對它們的倉配物流體系起到很大的支持。在物流服務競賽加劇后,小平臺會受到很大的壓力,生存空間也會收窄。 |